《身邊漢字》滕州行 |草長鶯飛季花草萌芽時 漢字專家解漢字
編輯導讀: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在這萬物萌動、春意盎然的季節,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漢字專家張一清教授攜《身邊漢字·花草字傳》走進了滕州市四所中小學,為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四場生動有趣的漢字文化講座。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在這萬物萌動、春意盎然的季節,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漢字專家張一清教授攜《身邊漢字·花草字傳》走進了滕州市四所中小學,為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四場生動有趣的漢字文化講座。
3月8日上午,張一清教授首先走進了滕州市實驗小學(大同校區)。在這里,張教授先是觀看了一場“漢字聽寫大賽”的模擬賽,并對選手們的發揮做了精彩點評。接著,張教授又從小同學們容易寫錯的漢字入手,與現場500多名師生一起共同解讀了“橙”“祭”“庭”等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講述漢字背后的有趣典故,大大激發了在場小同學們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
3月8日下午,張教授一行來到了滕州市滕南中學。除了該校的200多名師生,滕州市教育局還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邀請全市一線骨干語文教師到場聆聽講座。張教授通過講座,深入淺出地探討了如何將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與弘揚傳統文化相結合,引起了與會教師的極大共鳴,對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很大幫助。
3月9日上午,張一清教授來到了此行的第三站——滕州市實驗小學(荊河校區)。張教授從“荊河”的“荊”,以及同它古意相近的“楚”字為切入點,為在場300多名師生講解了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漢字背后的故事,詮釋出漢字文化的無窮魅力。在場師生聽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
3月9日下午,張一清教授一行來到了本次《身邊漢字》滕州行的最后一站,滕州市育才中學。在這里,張教授深入解讀了該校校名中所包含的“育”“才”二字,并將傳統美德教育同講解漢字起源結合起來,告訴同學們想要真正成才,必須要有良好的品行,這使得在場聆聽講座的每一位同學都受益匪淺。
每場講座活動結束后,都進行了現場提問和圖書簽售。在場師生積極踴躍提問,現場互動熱烈。
春天來了,帶著《身邊漢字·花草字傳》重新了解一下我們身邊的花花草草以及它們背后的故事吧……
(山東友誼出版社 陳菁)